春晖堂
春晖介绍 文化传承 大师风范 春晖科普 新闻信息 就医指南
茯苓

茯苓

《神农本草经》上说:茯苓,味甘,性平。主治过度忧郁导致胸胁有气上逆或惊吓导致恐惧不安和心跳加速;消除胃脘的聚积疼痛;治疗发冷发烧烦闷,咳嗽,口燥舌干;使小便通利。长期服用可安和魂魄,颐养心神,耐饥饿,寿命延长。茯苓也叫茯菟,生长在山的土石上且有流水的地方。

《本经》中所说的茯苓实际上是白茯苓。它味甘,性平,主治胸胁间气逆上冲,内心忧闷愤恨,或由于惊吓而出现的恐惧不安、心悸;能治疗胃脘部气滞而导致的扭结疼痛,忽冷忽热,胸中烦闷,咳嗽喘逆,口舌焦躁等症;还能通利小便。长期服用可安定精神,延长寿命。

茯苓味甘淡,性平。味甘能补益中气,味淡能通利九窍。中气得补,于是心脾之气充实;九窍通利,从而邪热自解。心脾之气充实了,就会消除忧愁烦闷等不安情绪;邪热解除了,那么胃脘部扭结疼痛、烦躁闷满、咳嗽喘逆、口干舌燥等症状也就得到了缓解。另外,古人认为,茯苓淡利窍,甘助阳,是除湿的良药,它有补益脾胃之气,驱逐停积的水液,并生津导气的功效。

现代临床上,茯苓通常用来利水渗湿、益脾和胃、安神宁心,适用于脾虚泄泻、消化不良、心悸失眠等症;还可用来祛除湿邪,治疗小便不利、水肿等症;也可治疗痰饮内停于胃导致呕吐清水,及痰饮停在肺导致咳嗽痰多等症。

关于茯苓利湿的功效,可追溯到元朝以前,传说成吉思汗曾用它治好了三军将士的风湿病。茯苓还有很好的抗衰老作用,在古代一直被神话为延年不老的仙药。相传一位隐居在嵩山的人,常服食赤箭和茯苓,百岁之后,尽管身体肌肉已经消瘦殆尽,但眼睛里依然放射出紫色光芒,白天能看到星星和月亮;听力也非常好,能辨别好几里外的声音。苏东坡也是茯苓强体的有利证明,他曾亲历了服用茯苓后身体由弱变强的过程,并且晚年时,依然保持强壮的身体和旺盛的创作力。清代末年,慈禧太后对茯苓非常推崇,并命人将其做成宫廷名点,后来传入民间,如今仍是北京的特产。据现代医学研究证实,茯苓还含有茯苓多糖,可抑制某些肿瘤细胞的生长。

【治疗方剂】(仅供参考)

● 治心神不定、恍惚健忘

茯神62克(去皮),沉香15.6克。上药共研末,加炼蜜做成小豆大小的丸,每次饭后用人参汤送服30丸。

● 治虚滑遗精

白茯苓62克,缩砂仁31克。上药共研末,加盐6克,将瘦羊肉切薄片蘸药炙熟吃,用酒送服。

● 治小便频多

白茯苓(去皮)、干山药(去皮)各等份。上药在白矾水中浸过,焙干研末,每次用米汤送服6克。

● 治滑痢不止

白茯苓31克,木香(煨)15.6克。上药一起研末,每次用紫苏木瓜汤送服6克。

● 治妊娠水肿、小便不利、恶寒

赤茯苓(去皮)、葵子各15.6克。上药研末,每次用水送服6克。

● 治突然耳聋

取黄蜡不拘多少,和茯苓末细爵,茶汤送服。

● 治痔漏

赤茯苓(去皮)、白茯苓(去皮)、没药各62克,破故纸125克。上药在石臼中捣成一块,酒浸数日后取出,放入木笼蒸熟,晒干研末,加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,每次用酒送服20丸。

● 治水肿尿涩

茯苓皮、椒目各等份。上药一起煎汤,每天饮服,以见效为度。

防风

防风

《神农本草经》上说:防风,味廿,性温。主治严重的风伤头引起的眩晕、头痛、怕风;风邪使眼晴不能视物;风邪走窜到全身使骨节疼痛,烦闷。长期服用使身体轻便。防风也叫铜芸,生长在河流或溪流水草丛杂的地方。

《本经》说:防风味甘,性温,无毒。能治疗各种严重的风症,能解除头风眩痛,风邪侵入身体,目盲不能视物,风行周身,骨节疼痛,胸胁烦满等症状。

防风,顾名思义,以祛风为主要功效,的确,它所主治的病证大多与风邪有关。《本经》介绍它时以“主大风”三字为纲,《本草纲目》中也说:“防风能治三十六种风症。”一般的祛风药,大多辛温而性燥,但是防风兼有甘味,且甘而不峻,温而不燥,药性缓和,因此被视为“治风通用”的良药。防风还有驱散湿邪的作用,因而对治疗风湿病有很好的疗效。这些都是其他祛风药物所不能及的。现代临床上,防风常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、头痛身疼、怕冷发热、目赤咽痛及各种风湿病、关节酸痛等症的治疗。另外,因防风能散风,又有解痉作用,既能解除震颤、抽搐、颈项强直等症状,还可用于治疗破伤风。《本事方》中记载了一种名为“玉真散”的治破伤风之方,即用防风、天南星等份研末,敷在伤口上,并用温酒调服5~10克。

炒炭后的防风还有止泻、止血的功效。如防风炭配合陈皮、白芍、白术,可治疗腹痛泄泻;单用防风炭炙赤研末,每次服10克,可治疗女子非经期阴道大量流血。另外,据现代医学研究证明,防风的不同剂型还有明显的解热或镇痛作用,可抑制流感病毒。

【治疗方剂】(仅供参考)

● 治自汗不止

将防风去掉芦头(芦头是指接近根部的叶柄残基),每次取6克,用浮麦煎汤送下。也可将防风用面炒过,以猪皮煎汤送下。

● 治睡中盗汗

防风62克,芎劳31克,人参15.6克。上药一起研末,每次服9克,临睡时服。

● 治消风顺气、老人便秘

防风、枳壳(麸炒)各31克,甘草15.6克。上药一起研末,每次煎服两三勺。

● 治破伤中风、牙关紧闭

天南星、防风各等份研末。每次煎服两三勺。

● 治小儿解囟(指囟门久不闭合)

防风、白芨、柏子仁各等份研末。用乳汁调涂囟门,一天换药一次。

● 治妇女崩中

将防风去芦头,炙赤研末,每次服3克,用面糊酒调下。或者是把末放入面糊、酒中一同服下。

丹参

丹参

《神农本草经》上说:丹参,味苦,性微寒。主治胸腹有邪气,肠鸣的声音像激流一样,发冷发烧,积聚不散而疼痛剧烈;能破除癫瘕,消除烦闷,增添气力。丹参也叫郄蝉草,生长在山的土石上且有流水的地方。

《本经》说,丹参味苦,性微寒,主治心腹间由于感受致病物质而发生的病变,可消除流水样的肠鸣声,消除心腹间积聚的寒热邪气,消散腹中肿块,解除胸中胀满烦闷的症状。丹参还能补气,治疗气虚造成的衰弱性症状。

中医认为,丹参苦能泄降,微寒可清热,归心、肝二经,有活血通经、凉血消肿、清心除烦的功效。而活血通经是丹参最重要的功效,因此可用于血热瘀滞、月经不调、痛经经闭、腹中结块、产后瘀滞腹痛、恶露不尽、子宫外孕等症。甚至有“一味丹参散,功同四物汤”的说法,即认为在治疗妇科病上,丹参一味药,就能抵得上有名的四物汤中的四味药:补血生血胜过当归、地黄;调血敛血可比芍药;逐瘀生新倍过于芎劳。对此,《本草纲目》中解释道,这是由于丹参能去旧血、补新血、安活胎、落死胎、调经脉、止崩中带下,而这些功效与那四味药合起来的功效刚好相同。近年来有的医家常将它用于各种贫血和血热,也取得了一定效果。另外,丹参还可用于治疗瘀血阻滞导致的心腹刺痛之证。

目前丹参应用十分广泛,已被制成各种剂型,对治疗冠心病、脑血管疾病等有缓解疼痛、防止血栓形成、促进瘫痪肢体恢复的作用。丹参对晚期肝炎及血吸虫病的肝脾肿大症状,能起到促进肝脏生理机能好转,并使肿大的肝脾缩小变软的作用。因丹参能解血中火毒,所以还有凉血消肿的功效,可治疗痈肿疮毒、关节肌肉红肿热痛、急性乳腺炎等症。另外,丹参中含有丰富的碘,因此对缺碘引起的甲状腺肿大有一定疗效。此外,丹参苦寒,又能清心除烦,因而常用于心烦不安,谵妄狂语等症状,临床中已取得很好的镇静安神作用。

【治疗方剂】(仅供参考)

● 治妇人经脉不调,产前胎动,产后恶血不下,腰脊痛,骨节烦疼

将丹参洗净,切片,晒干,研细。每次用温酒送服6克。

● 治落胎下血

取丹参375克,加酒5升煮成3升。每次温服1升,每天三次。不能饮酒者,可用水煎服。

● 治寒疝腹痛,小腹阴中牵引痛

将丹参31克研细。每次用热酒送服6克。

● 治惊痫发热

丹参、雷丸各156克,与猪油62克,同煎几次,去渣,取汁收存。用时摩汁在小儿身上。

● 治妇人乳痈

丹参、白芷、芍药各62克。上药研细,醋腌一夜,加猪油250克,用微火煎成膏。去渣,取浓汁敷乳上。

● 治热油火灼,除痛生肌

取丹参250克,切碎,加水稍稍调拌,放入1000克羊油中煎煮后,取以涂伤处。

车前子

车前子

《神农本草经》上说:车前子,味甘,性寒。主治气淋;能止痛;利水道以疏通小便;除湿痹。久服可使身体轻便,减慢衰老。车前子也叫当道,生长在平地而水草丛杂的地方。

《本经》说,车前子味甘,性寒,无毒。善于通利水道,主治气滞不化导致的小腹胀痛,小便不畅,甚至闭塞不通;还可治疗湿邪侵人身体引起的肢体严重疼痛。长期服用,可使人身体轻便,延缓衰老。

中医认为,车前子甘寒滑利,性善降泄,所以能利水通淋,止泻涩肠,是治疗下焦病证的重要药物。人体的湿气须由膀胱排出,如果下焦水道通利,则湿气易除,所以车前子还能驱除湿痹。湿气除则肢体强健,所以,它还能使人轻身耐老。另外,车前子还有很强的利水作用。相传汉代大将霍去病在一次抗击匈奴的战争中失利,被困在沙漠里。盛暑时节,天气干旱,因为缺水,士兵们不久都出现了小便淋漓涩痛,面目浮肿的症状。霍去病正一筹莫展之时,无意中发现战马都安然无恙,经仔细观察发现原来战马吃了一种生长在战车前的野草。霍去病便命令全军服用这种野草,病情果然很快得到了控制。这个故事也是车前草得名的由来。

在临床中,车前子常用来治疗泌尿系统疾病。它常与木通、黄柏、滑石、瞿麦等药配合使用,治疗热结膀胱所致的小便短赤、淋漓涩痛;常与泽泻、冬瓜皮、茯苓等配合使用,治疗水肿兼小便不利之症。现代医学也研究证明,车前子的某些有效成分具有显著的利尿作用,不仅能增加水分的排泄,还可使尿素、氯化物以及尿酸的排泄量也同时增加。车前子还有清肝明目的作用,可与桑叶、菊花、决明子、青箱子等配合使用,治疗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肿痛;也可与生地黄、熟地黄、菟丝子、石斛等配合使用,治疗肝肾阴虚所致的两目昏暗、视力减退。另外,车前子还有止咳化痰和降血压的作用;车前叶捣碎后外敷可治脚疮或疮疡溃烂,内服则能治疗尿血和鼻血。车前子还可用来治疗湿性水泻、小儿夏季腹泻,效果很好。

【治疗方剂】(仅供参考)

● 治小便血淋作痛

将车前子晒干研细,每次取6克,用车前叶煎汤送下。

● 治滑胎易产

将车前子研末,每次用酒送服1勺。不饮酒者,可改用水送下。 主补虚明目,肝肾均虚,眼昏黑花,或生障翳,迎风流泪。 车前子、熟地黄(酒蒸后火焙)各93克,菟丝子(酒浸)156克。上药共研末,加炼蜜调成梧桐子大小的丸。每次用温酒送服30丸,每天两次。

● 治小便不通

车前草500克,加3升水煎取1.5升,分三次服。

● 治小便尿血

将车前草捣汁500毫升,空腹服。

● 治鼻血不止

取车前叶捣汁饮下。

● 治刀伤血出

将车前叶捣烂敷伤处。

● 治湿气腰痛

车前叶(连根)、葱白(连须)各7棵,枣7枚。煮酒一瓶常服。

● 治喉痹、乳蛾

将车前草、凤尾草各等份捣烂,加霜梅肉少许煮酒,共研取汁,用鸡毛蘸取刷喉。

枸杞

枸杞

《神农本草经》上说:枸杞,味苦,性寒。主治热邪伤五脏导致的消渴;全身走窜 疼痛、发冷、发热的症状。长期服用可强壮筋骨,使身体轻便,延缓衰老。枸杞也叫杞根、地骨、枸忌、地辅,生长在平原沟渠、 水草丛杂的地方。

枸杞味苦,性寒。能驱除五脏中的致病物质,治疗热邪内积而造成的多饮、多食、消瘦等糖尿病症状,还能治疗周身疼痛的风湿病。长期服用能使人筋骨强壮, 四肢灵便,衰老延缓。

相传古时有一位老翁,得到了赤脚大仙所传的仙方,按方服药后,不仅寿逾 百岁,而且白发变黑,齿落重生,行走如 飞,甚至能像年轻人一样进行正常的性生活。他的仙方为:春采枸杞苗,夏采枸杞花,秋采枸杞子,冬采枸杞根,阴干后用酒浸,然后晒干,制成蜜丸每天服食。可 见枸杞一物,全身是宝,是古今养生学家十分推崇的养生佳品。

《本经》中说的枸杞,从性味功效上看,指的应该是枸杞根,也叫地骨皮。地骨皮味甘淡,性寒,有清热凉血的作用。 现代临床中,将其用于降低血压、血糖,并在解热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疗效。用地骨皮蒸馏所得的地骨皮露,是退虚热、低热佳品,也是防治糖尿病、高血压、老人中暑的良药。道教书籍中记载,生长千年以上的枸杞,它的根如果酷似狗形,就被 称为西王母杖,非常珍贵。此外,枸杞根还是艺术根雕的绝佳原料。

枸杞子,是一味疗效显著的滋补药,古今的延寿名方几乎都要用到它。历代因久服枸杞子而延年益寿的例子很多,晋代的名医葛洪和陶弘景,唐代的药王孙思邈,都常喝枸杞子制的药酒,而成为世人仰羡的寿星;唐朝宰相房玄龄和杜如晦,因政事操劳、用心过度而导致了虚弱之症,服食“枸杞银耳羹”不久,便精力充 沛,身体强壮。传说中那个得到赤脚大仙仙方的幸运老翁,因服用枸杞而性功能增强,如同年轻人一般。可见,枸杞还有增强性功能的作用。

枸杞还有明目的作用。而这一作用,其实是它能壮精益神,使精满神足的自然结果。对于因肝肾亏损而导致的视物昏花、目暗涩痛,有很好的治疗效果。枸杞还可以治疗脂肪肝,消除牙周炎,对长牙、换牙和骨骼发育都能起到促进作用,因而,尤其适宜儿童服用。另外,枸杞苗有清凉明目的功效;还能消除热毒、疮肿;尤其适合五官科急慢性炎症的治疗。

【治疗方剂】(仅供参考)

● 治肾经虚损,眼目昏花或云翳遮睛

四神丸:将枸杞子500克,好酒润透。分四份: 一份与蜀椒31克炒,一份与小茴香31克炒,一 份与芝麻31克炒,一份与川楝肉31克炒。炒后拣出枸杞,加熟地黄、白术、白茯苓各31克,一起研末,再加炼蜜做成药丸,每天服适量。

● 治骨蒸烦热(包括一切虚劳烦热及大病后烦热)

地仙散:地骨皮62克,防风31克,炙甘草15.6克。上药调和均匀,每次取15克,加生姜5片,用水煎服。

● 治肾虚腰痛

枸杞根、杜仲、萆薛各500克。上药用好酒30升浸泡,密封于土罐中,然后放锅内煮一天,常取饮服。

● 治小便出血

将新枸杞根洗净,捣取自然汁。无汁则加水煎汁。每次取240毫升,加少许酒,饭前温服。

● 治风虫牙痛

取枸杞根白皮,醋煎含漱。

● 治妇女阴肿或生疮

用枸杞根煎水频洗。

● 治足趾鸡眼,作痛作疮

将枸杞根和红花研细敷涂。

● 治五劳七伤,房事衰弱

取枸杞叶250克,切细,加粳米、豉汁适量,一起煮粥。每天服用,效果神奇。

决明子

决明子

《神农本草经》上说:决明子,味成,性平。主治眼晴虽外观正常,可是看不见东西;有赤、白膜侵犯到眼睑,眼睛发红而痛,流泪。长期服用可使眼睛更明亮,身体轻便。决明子生长在平川水草丛杂的地方。

《本经》说:决明子味咸,性平。主治外观无异常的失明,眼睛肿痛流泪,白膜侵犯眼睑等眼病。长期服用可使视力增进,目光有神,身体轻便。

决明子长于明目,故得此名。它是我国医药史上最早的眼科专用药。唐代医家认为服食决明子百日后,甚至“夜见物光"。清代名医黄宫绣曾盛赞决明子为“治目收泪要药”。中医认为,肝开窍于目,肾主瞳仁神光。决明子能入肝、胆、肾三经,所以它对眼病有独特的疗效。而且决明子治疗眼病,不像辛温散风和凉寒降热药物那样仅仅治标,而是通过大补肝肾的方式从根本上进行治疗,有大利而无弊。从古至今,决明子已经成为治疗眼病的常用药品。

凡是肝热引起的目赤肿痛、羞明多泪或肾阴不足导致的视力模糊、减退等均可应用。

在现代临床上,决明子主要用于清肝、润肠,可主治肝炎、肝硬化腹水、肝热及阴虚阳亢所致的头痛、眩晕等症;还可治疗肠燥便秘、热结便秘、习惯性便秘等。由于决明子治疗便秘,采用的是润肠而非攻下的方法,因而特别适用于老人及体虚之人。决明子还常用于高血压病、高血脂症的治疗,有降血压,防止血管硬化的作用。另外,决明子还能治疗女子不孕,决明子、当归、老鹳草三味药配合使用,效果非常好。此外,决明子对于咽喉疼痛、糜烂溃疡等症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。煎水饮用或用水含漱,对头颈部癌肿放射治疗后的口咽部位的不良反应,能够起到缓解和治疗作用。

《本经》还提到了决明子的保健益寿作用。《广群芳谱》中说:“决明子做茶食,治目中诸病,助肝益精。”我国的传统保健饮品“决明茶”正是利用它的这一功效,并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。

【治疗方剂】(仅供参考)

● 治多年失明

将决明子18克研末。每次食粥以后饮服1勺。

● 治青盲雀目

决明子18克,地肤子156克。上药一起研末,加米汤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,每次用米汤送服20~30丸。

● 治补肝明目

决明子18克,蔓菁子30克。上药用5升酒煮后,晒干研为末。每次用温水送服6克,每天两次。

● 治目赤肿痛、头风热痛

将新枸杞根洗净,捣取自然汁。无汁则加水煎汁。每次取240毫升,加少许酒,饭前温服。

● 治癣疮蔓延

将决明子31克研为末,放入水银、轻粉少许,研不见星,擦破上药,立愈。

麦门冬

麦门冬

《神农本草经》上说:麦门冬,味甘,性平。主治胸腹气滞而使心脏损伤,胃络全伤使脉跳动有间歇,身体瘦弱,气短。长期服用可使身体轻捷,延缓衰老,延长寿命,使人没有饥饿感。麦门冬生长在两山之间的高坡土地且有流水的地方及池塘的堤坡。

《本经》说,麦门冬味甘,性平,主治胸腹间气机郁结,及由于燥热津枯而使得胃气上逆,胃络不通,脉气欲绝的病证,能改善体虚瘦弱,呼吸短促难以相续的症状。长期服用可轻健身体,延缓衰老,使人耐饥饿。

中医认为,麦门冬味甘而实带苦,性平而实偏寒,由于汁液浓厚,因而可用于滋阴润燥,清心降火,润肺养胃,解除胸腹郁结之气。养胃就会生长肌肉,清火便能补益元气,所以麦门冬能改善体虚瘦弱,短气无力的症状,可使人身强体壮。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,麦门冬还可治疗五劳七伤;安魂定魄;止咳嗽,治肺痿吐脓;治热毒大水,面目肢节浮肿;主泄精,令人有子;使人身体肥健,肌肤润泽。

麦门冬因具有很强的滋阴润燥之效,在现代临床上被广泛应用:1.由于其养肺阴、润肺燥的特性,而适用于燥咳痰黏、咽干鼻燥、劳热咳喘、吐血、咯血等症。2.由于其养胃生津液的特性,而适用于热病伤阴,胃阴耗损的口渴、口舌干燥、舌红少苔等症。3.由于其清心除烦的特性,而适用于心火旺、失眠、心烦、心悸、怔忡,及身热、烦躁、神志不清、舌绛而干等症。4.由于其润肠通便的特性,而适用于阴虚肠燥、大便秘结之症。另外,麦门冬能够提高心肌收缩能力和耐缺氧能力,所以对许多心、肺、脑的疾患也有较好的疗效。值得注意的是,很多人将麦门冬与天门冬混淆,因为它们不仅名字相似,作用也相似,都具有养阴润肺的功效。不过麦门冬能兼滋补胃阴,降心火;天门冬则能兼滋补肾阴,常与知母、黄柏、熟地等配合使用,治疗阴虚火旺潮热、消渴、遗精等病。

【治疗方剂】(仅供参考)

● 治吐血鼻血

取麦门冬(去心)500克,捣烂取汁,加蜜300毫升,调匀,分两次服下。

● 治齿缝出血

用麦门冬煎汤漱口。

● 治下痢口渴

麦门冬(去心)93克,乌梅肉20个。上药锉细,加1升水,煮成700毫升,慢慢饮下,效果显著。

● 治消渴饮水

将苦瓜捣成汁,泡麦门冬62克,过一夜,再将麦门冬去心、捣烂,加黄连(去皮毛)研末,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。每次取50丸,于饭后服,每天两次。两天可见效。

● 治燥伤肺胃,津液亏损,咽干口渴,舌红少苔

沙参麦冬汤:麦冬9克,沙参9克,玉竹6克,甘草3克,桑叶、生扁豆、天花粉各5克。用水放服。

● 治心肺火盛,咳逆上气,咽喉不利

麦门冬汤:麦门冬18克,党参9克,炙半夏5克,粳米15克,大枣4枚,甘草3克。用水煎服。

● 治阴虚心烦口燥

麦门冬、玄参、玉竹各12克,莲子10克,甘草6克。用水煎服。

女贞实

女贞实

《神农本草经》上说:女贞子,味苦,性平。主修补内脏,以充实五脏,使精神得以滋养,以祛除多种疾病。长期服用可使身体健壮,身体轻巧,延缓衰老。女贞生长在山的土石上且有流水的地方。

《本经》说,女贞实味苦,性平。主要的功效是补益脾胃之气,改善脾胃虚弱的症状,从而滋养五脏,使精神健旺,各种疾病也就被消除或缓解了。长期服用可能使人身体健壮,腿脚灵便,健康长寿。

古人认为,女贞子能入肾除热,是补精的佳品,还有使白发变黑和明目的功效。《本草纲目》中介绍了一则名为“女贞丹”的药方,据说只需10天左右,就能使人精力倍增,老人不再起夜,白发根部变成黑色,还能增强腰膝的活动能力,增益人体脏腑的精微物质。女贞子在临床上常用来补益肝肾的阴液,善于清虚热,适用于肝肾阴虚发热,可治疗腰酸耳鸣、遗精、头晕目眩等症;也可治疗须发早白、视力减退、目昏不明等症。现代医学研究证明:女贞子对化疗或放疗所导致的白细胞减少有迅速提升作用,可以增强免疫功能,促进淋巴细胞转化为具有免疫功能的细胞。

女贞子与枸杞子,都有补益肝肾的作用,可用于肝肾阴虚之证的治疗。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,就滋补力来说,枸杞子可能会胜一筹;而就清虚热来讲,女贞子则要好一些。枸杞子性质和平,有润肺之功;女贞子补而不腻,但性偏寒凉。

【治疗方剂】(仅供参考)

● 治补肾滋阴

取女贞子,去梗叶,浸酒中一日夜,去皮,晒干,研末;等早莲草出时,采些捣汁熬浓,和末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,每晚用酒送服100丸。十多天后体力增加,不再起夜。

● 治风热赤眼

用女贞子不限量,捣汁熬膏,净瓶收存,埋地中7天后取出,点眼。

● 治口舌生疮,舌肿胀出

取女贞叶捣汁含浸吐涎。

● 治一切眼疾

将女贞叶捣烂,加朴硝调匀贴于眼部。

酸枣仁

酸枣仁

《神农本草经》上说:酸枣仁,味酸,性平。主治胸腹寒热邪气凝滞导致的气机上逆;四肢发酸疼痛的湿痹症。长期服用可充实五脏,使身体轻便,延年益寿。酸枣生长在水草丛杂的陆地。

《本经》说,酸枣仁味酸,性平。主治心脾间的寒热病邪;可解除致病物质滞留体内所引起的气机阻滞、积聚不散之证;还能治疗四肢酸疼及湿邪滞留而引起的风湿病。长期服用能调畅五脏,使人身轻、长寿。

历代实践证明,酸枣仁具有养肝、宁心、安神、敛汗的功效,可治疗心肝血虚、阴虚阳亢、心脾劳伤、惊悸怔忡、食少不眠、自汗盗汗的病证。在临床上,酸枣仁有生用熟用之分。生用可疏利肝脾血脉,《本经》中说的“心腹寒热”“邪结气聚”“酸痛湿痹”都属于生用的疗效范围内。炒熟用则能收敛肝脾的津液,治疗体虚盗汗、自汗。古人还有用生酸枣仁治多眠、用炒酸枣仁治失眠的说法,后来渐渐演变成炒后才入药。然而现代药理分析证实,生酸枣仁与炒酸枣仁都具有镇静作用,都可用于失眠,酸枣仁生用并不影响安神的效果。

【治疗方剂】(仅供参考)

● 治胆虚不眠

取酸枣仁31克,炒香,捣散。每次用竹叶汤调服6克。又方:再加人参31克、辰砂15.6克、乳香7.8克,调炼蜜做成丸子服。

● 治惊悸不眠

酸枣仁汤:酸枣仁36克,茯苓、白术、人参、甘草各62克,生姜187克。上药用8升水煮取三成,分次服。

● 治虚烦不眠

酸枣仁汤:酸枣仁36克,干姜、茯苓、芎劳各62克,甘草31克。先用10升水煮枣仁,得汁7升,再放入其余各药同煮,得汁3升,分次服下。

● 治骨蒸不眠

用酸枣仁31克,加水480毫升研绞取汁,下粳米适量煮粥食。

天名精

天名精

《神农本草经》上说:天名精,味甘,性寒。主治瘀血,血瘢将要终结散尽时下部出血,能止血;使小便通利。长期服用可使身体轻便,寿命延长。天名精也叫麦句姜、蝦蟆兰、豕首,生长在河流或溪流水草丛杂的地方。《本经》介绍说,天名精味甘,性寒。主治瘀血及女子小腹或左肋下有肿块的症状,也用治疗妇科肿瘤等危急病状;能下积血,止血,通利小便。长期服用可使人身体轻便,增强体质,延缓衰老。

中医认为,天名精有祛痰、清热、破血、止血、解毒、杀虫的功效。所以,由于热壅血瘀所致的女子腹内瘀血肿块,下血,小便不畅等疾病都可用天名精治疗。天名精的药用功效,历代药书上记载颇多,后世则多用其果实,即鹤虱,来杀灭各种肠道寄生虫。《新修本草》中记述,鹤虱“主蛔虫、蛲虫,为散”。现代临床也用它来杀灭绦虫等多种肠道寄生虫。

【治疗方剂】(仅供参考)

● 治吐血不止

将天名精晒干研末,每次取3-6克,用茅花泡汤调下,一天两次。

● 治咽喉堵塞,痰涎壅滞,饮水困难

将天名精连同叶捣汁,用鹅毛扫入咽喉,祛痰即愈。

● 治急性咽喉炎

将天名精研细后,再用生蜜调和成弹子大的丸,每次含化1-2丸。

● 治诸骨哽咽

天名精、马鞭草各1把(去根),白梅肉1个,白矾3克。上药捣碎做成弹子大小的丸,用棉布包裹后含在嘴里咽汁,骨刺便自软而脱。

● 治脊背痈疽

取天名精捣汁1升,每天服两次,很快即愈。

● 治大肠生虫不断,坐卧不安

用水调天名精末15.6克服用,不久自愈。

第 页